全部
    
若經濟不寬裕,廚房千萬別做這9個設計,不實用,還費錢
2022/11/07

一個家庭買房之后,基本就已經到了「經濟不寬裕」的狀態。

所以在裝修上,就需要排除掉一些「貴且不實用」的設計,廚房,作為家里裝修最重要的地方,時不時地會蹦出一些此類設計,本期我們來盤點。

1、巖板臺面

巖板,聽著、看著都很高大上,價格也很高。

從性能上來說,作為廚房臺面用,相較傳統的石英石臺面、不銹鋼臺面有很多優點。更耐磨、耐高溫、吸水率更低、更容易打理……等等。

但,它卻有一個不適合做臺面的致命缺點——脆。

臺面,切菜是要剁的,而且,鍋、碗都不算輕,蹲在巖板臺面上,極有可能將巖板震碎。

很多現實的案例,都印證了這一說法:水槽、灶臺附近都出現裂痕,邊角也出現了崩瓷的現象。所以,我們又何故為了一時的好看、高大上,咬牙花大價錢買來一個注定殘破的臺面呢?

還是更推薦平平無奇的石英石臺面,性能均衡,性價比高,顏值也不錯,即使是偶爾有個小滲色,也可以通過滲色清潔劑,來搞定。

2、臺面擋水條

臺面擋水條,雖然叫作擋水條,但其作用并不是用來擋水的,而是用來遮丑的。

在墻面不平的情況下,臺面不能完全跟墻面貼住,一個擋水條就能遮住瑕疵。

但因為擋水條要用密封膠粘接,是密封膠就注定發霉,很多家庭,都有如圖「兩條發霉的密封膠」,難看不說,還影響健康。

圓弧擋水條,也好不到哪里去,另外一條密封膠,變成了發黑的縫隙而已。

​所以,若家里廚房的墻面還算平,就可以放棄擋水條,更簡潔耐看,未來,最多也就一條發霉的玻璃膠。

如果你提前確定不要擋水條,起碼不用加錢做圓弧擋水條,還可以跟臺面商家砍砍價,適當降低點預算了。

小tips:玻璃膠除霉方法

①利用除霉啫喱,涂在發霉處,靜置12小時后,再用抹布輕輕一擦,發霉清除,此方法可用在家里所有玻璃膠收口的地方。

②美縫貼,用這種美縫貼直接貼在縫隙處,時間久了更換一條即可。

這個方法,可適用于家里任何陰角的縫隙,甚至都可以用美縫貼來裝飾家里。

3、嵌入式冰箱

原本嵌入式冰箱,應該是如下這種,直接將冰箱做成櫥柜的一部分。

但礙于這樣做,實在成本太高,所以現在很多家庭都退而求其次,選擇做這種半嵌入式冰箱。

看似,好像也挺美觀,而且也省錢,但其實做開了,你就會知道,在省錢和效果之間,只能選一個。

因為即使你買,某門子很火的超薄冰箱,其厚度也達到63.

4cm,后面還要留2厘米的散熱空間,則要求柜子的深度要做到65.4厘米。

這與普通櫥柜的寬度,60厘米,相差5.4厘米,相應的柜子、臺面就都得加錢,才能完成。當然錢只是一方面,重要的是很多家庭多出這5厘米,過道的寬度就不夠了。

大部分家庭,又進一步地退而求其次,最終出來的效果就是如圖,果真是「半嵌」的狀態。

你說:我家排除萬難,做成了冰箱與櫥柜嵌平了!

也沒啥了不起的,上方的柜子,太高,也基本上沒啥儲物能力,也只是能放一些不常用的雜物。

再說,不嵌入直接放置,顏值上也不會差到哪里去!

所以若預算有限,就別考慮嵌入式冰箱了,省下的錢,給自己家廚房添置個蒸烤箱之類的大件,它不香嘛。

4、調味拉籃

調味拉籃,設想其實挺好,物品根據自己的形狀,整齊放入拉籃中。

但引進國內的時候,少了一些土壤的支持,我們并沒有廚房用品尺寸的行業規范,各家生產的調味料瓶,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花枝招展著。

拉籃的體驗就變成了,有的瓶子太高,放不進去,有的瓶子太小,又浪費空間;有的孔太大,有的孔太小,最終效果,便是如圖,物品堆積,拿取不方便,根本無法正常使用。

把錢花了,卻還把寶貴的拉籃內的空間給浪費了。所以,我們就干脆不要做調味拉籃了,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案:

最常用的調料,直接利用壁掛的置物架,掛在灶臺附近,方便拿取。

使用頻率較低的直接放在柜內,全放在旋轉收納盤上面,可根據物品特點,選擇合適的淺口、深口收納盤。

需要拿取的時候,也不至于翻箱倒柜,輕輕一轉直接到眼前。

5、蜂窩大板、防水石膏板吊頂

蜂窩大板,簡潔、美觀。

一般在你決定給家里廚房做成蜂窩大板之前,這句話會反復出現。確實,這句話一點問題沒有,但蜂窩大板貴啊!

便宜的鋁扣板就不能簡潔、美觀嘛?

防水石膏板,簡潔、大氣、統一性強。

一般伴隨著這句話,還會專門強調一下自家的防水石膏板、耐用不怕水。

可鋁扣板,就不耐用嗎?

答案是:鋁扣板既能簡潔大氣,又便宜,又耐用,還拆卸方便維修。只需要我們在選的時候,選個純色啞光的即可。

又何必去做那更貴的蜂窩大板,還有那既不耐用又貴的防水石膏板(開放式廚房除外)。

6、巖板、瓷磚大板貼墻面

巖板、瓷磚大板當作廚房墻面來使用,沒有縫、更耐臟,還好看,確實一點問題都沒有,幾乎完美。

但很貴,完全沒必要。

因為需要耐污,沒有縫的地方,就是灶臺一側,這一側,用60×120的磚,中間一貼,上下用雜磚即可。

柜子一裝,跟巖板、瓷磚大板效果幾乎一致。

想進一步省錢,甚至30×60的磚,也可,影響顏值的,永遠是花色比大小重要。

后期入住,給上面貼一個防油污貼即可。也能好擦洗、更耐臟,老舊廚房,也可貼這個防油污貼哦。

7、環氧彩砂美縫

環氧彩砂美縫,有一個明顯的優點——粘接力強。(甚至比瓷磚膠都強)。所以,你可能聽過美縫脫落,但從未聽過環氧彩砂脫落的說法。

但相較美縫劑也有兩個缺點:①石英砂的磨砂質感的縫隙,更容易臟,而且還滲色,變臟會很難清潔;②很貴。

廚房美縫的核心訴求是好打理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,應該選美縫劑,更好擦拭。

脫落的問題也不必擔心,廚房并不像衛生間那樣,有很多明水。所以也不存在水滲進瓷磚內部,導致發臭的可能。

即使是美縫劑脫落了,也只是重新補一下即可。

所以,正確的美縫應該是:環氧彩砂用衛生間,其他空間,包括廚房、客廳、臥室的瓷磚,都可以用美縫劑,注意別用純白就行,變黃不好看。

若不慎給廚房用了環氧彩砂,或是衛生間環氧彩砂難清潔的,可以用上面提到過的滲色清潔劑,上圖是我清潔衛生間地面環氧彩砂的前后對比,效果非常好。

8、防水

廚房做防水的初衷是:預防某天埋在瓷磚下面的水管爆了,水滲漏到樓下了。

可真實情況是:

①正常做好的水管,漏的幾率不大;

②許多廚房沒有地漏,若哪天水管漏了,沒有地漏不能及時下排,那麼水從廚房漏不下去,就得走客廳,從客廳滲漏到樓下,損失更大。

③目前的裝修主流是:廚衛水電走頂,其他空間走地,所以,即使漏了也是從頂上往下漏,人是能及時發現的。

所以,綜合結論就是:若廚房有地漏,刷防水,以防萬一,以后水管漏了,家里還長時間沒人;若廚房沒有地漏,做了也不管用,刷防水=浪費錢。

9、廚房涼霸

它的名字很有迷惑性,讓人以為它跟空調是一個效果,能起到「給廚房降溫」的效果。

可實際上,它就是一個性價比很低的小風扇,裝進吊頂里了。

真實的體驗并不好,天熱的時候屋頂的空氣溫度更高,所以涼霸也就吹下來的是熱風,體感更熱。而且,若位置安裝不當,還經常吹滅燃氣灶。

若預算充足,就直接上廚房專用空調,不充足的情況下,就別折騰了,省錢。

精選推薦
裝修與設計
20坪極簡風設計,小小的空間擁有5大功能區,細節一步到位!
2023/08/04
裝修與設計
屋內堆滿雜物!一家六口「同住不到12坪蝸居」連廁所都沒有,天才設計師出馬「打造功能齊全迷你房」成果美不勝收
2023/08/03
裝修與設計
設計師改造「10坪百年老宅」美到不可思議,耗時65天「推開新家大門」一家8口哭了
2023/08/03
裝修與設計
34歲單身媽媽曬私生活爆紅!帶女兒住進深山,蓋16坪木屋周圍荒無人煙,日子快活似神仙
2023/08/03
裝修與設計
日本極簡主義者的家,她堅持斷舍離不亂買,全屋干凈治愈,好清爽
2023/08/03
裝修與設計
阿伯爆改20坪別墅!一手爛牌, 卻打出了王炸,設計師看了都想哭!
2023/08/03
裝修與設計
他在「隱世小島」上給妻子造了一個「人間天堂」,網友眼紅:世界上最舒適的時光都在這里
2023/08/03
裝修與設計
買了套新房只有14坪,被親戚嘲笑「鴿子籠」老公花70萬爆改成3房后,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男大生畢業後,從銀行舉債1500萬,在還把800公尺南投深山,改造百年三合院,成「台灣最美民宿」!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年輕夫妻花26萬爆改20坪二手房,前房東看完后,悔不當初:后悔賣房了!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小夫妻改造27坪二手房,堅持簡單裝修「跟奢華不沾邊」,「封閉式玄關」被贊爆:這就是夢想中的家!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太厲害了!新北夫妻讓「40年房齡老破小」逆襲,9坪小寨宅「住下一家4口」,收納超強超舒適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只花了400萬!50歲鄉下阿姨建「三層小別墅」,堅持「簡單裝修」卻效果驚人:一進屋就療愈了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鐵窗故意不拆!40年彰化老宅「神改造變夢幻交誼廳」木質裝潢「2樓挖了一個大洞」走上樓美翻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韓國新婚夫婦在首爾市中心購買「5坪」土地,花費750萬建了一棟5層小別墅:小房子卻幸福感爆棚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阿嬤退休在鄉下蓋棟房子,只有一層平房,把面積都給院子,日子過的好舒服
2023/08/02
裝修與設計
新北女孩的28坪新家火了!全屋整潔又清爽,電視柜成全屋亮點:這種還是第一次見!
2023/07/31
裝修與設計
新竹女生曬出22坪新家,因布置得太整潔而走紅,功能不輸大戶型:小房子也能住出幸福感
2023/07/31
裝修與設計
她堅持獨居5坪小公寓,一個人追劇一個人吃飯,精致的女人宅著也是一種幸福
2023/07/31
裝修與設計
新北一套14坪小宅,改出「三臥兩衛+超強收納」住下5口人一點都不擠:堪稱「裝修教科書」
2023/07/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