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朋友與我一樣,經常會感嘆生活中很多產品雞肋難用,為什麼產品設計師對這種 缺陷視而不見,不知道改進呢?
眾多人吐槽:如果讓我來設計的話比這個要好用多了!
但當學習了這些物品的正確使用方法后才發現,設計師深有用意,只是自己不會用而已。
下面,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生活中被無數人吐槽過的7個「蠢設計」,當得知正確用法后發現,笑人者當自笑,小丑竟然是我自己。
01U型枕應該倒著戴
我們公司辦公室內有幾個同事都用U型枕,平時工作累了靠一會,或者中午午休,
我自己也在用,平時坐飛機,坐火車時都看到有人在用,它可以對頸部起到一個支撐作用。
U型枕是個好東西,使用廣泛,可以枕頭,也可以趴著午睡。
可我用著用著發現,每次睡一覺醒來,脖子特別難受,後來查過資料才知道,原來是用錯了,不是枕頭本身的原因。
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往后倒著戴,因為它應對的是睡覺時前傾的坐姿, 受托力應該放在前面,這樣才能有效緩解脖頸部所受的壓力,頭才不會往下掉。
02米袋抽繩一拉就能打開
家庭主婦們在拆米袋子的時候,很多人沒掌握正確方法,只會用剪刀一節一節地挑斷線頭,如果拆不動會罵罵咧咧地用剪刀把袋子一口氣剪破了事。
其實,這種米袋抽繩的設計非常科學,不僅結實有密封性,也能輕松打開。
打開抽繩的方法是,單線朝著自己這一面,從右往左,雙手拽著兩處線頭一拉就打開啦!
可仔細看下方動圖。
03火腿腸用牙簽開
吃了十多年的火腿腸,我一直在吐槽它的「反人類設計」,兩頭都用金屬環扣住,就算用剪刀都不太好剝開。
設計師就沒有體會到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嗎?
深入了解后我才明白,火腿腸兩端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密封,如果包裝不嚴實,食物的保質期會很短。
打開方式其實設計師有考慮到,只不過很多人不會用。
打開方法:
方法一、用牙簽從金屬環下方穿過去,再轉一圈,火腿腸就打開了。
方法二、用牙簽從虛線位置戳進去,再一路沿虛線劃到底,這樣也可以打開。
04蚊香掰不斷
夏天點蚊香的時候總掰不開,一不小心就拆斷了。
網上也有很多人吐槽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成雙排旋渦狀的呢?真的不方便。
蚊香廠家的回答是:之所以這麼設計,是因為在運輸過程中不容易斷,也能節約存放空間,降低成本。
掰蚊香有一個小訣竅, 不能著急,要從里面的小圈開始,抓緊小圈圈后輕輕抖動,蚊香一下就能打開了。
如果蚊香不小心斷開了,可以用蚊香支架上的卡扣固定斷掉的蚊香,將它燒完。
05矮腳沙發死角清潔
新家裝修完后置辦傢俱沒考慮去家務化的問題,選擇了矮腳沙發,入住后才發現沙發底下太難清潔干凈了,掃地機器人都進不去。
每次掃地得跪下來清掃,真的太費力氣了,這種矮腳沙發的設計也很蠢。
好在找到一種縫隙除塵撣子,可以輕輕松松清潔沙發底下,床底下的死角位置。
這種縫隙撣的厚度非常薄,平時掃把夠不到的用它可以輕輕松松掃干凈,
如果是高處的灰塵也很好用,可伸縮調節桿子的長度 ,不需要踩梯子爬高處清理了。
使用完后只需要把罩頭拆下來清洗就可以了,打掃各種邊邊角角,縫隙處都很好用,大家有清潔需求的建議備上一個。
06固定水龍頭變萬向水龍頭
傳統的固定水龍頭洗碗、洗菜時總是弄得水花四濺,搞得衣服,台面,地板都是濕漉漉的,洗個東西就像是打水仗一樣,特心煩。
讓人不爽的還不只有這個,因為這種水龍頭是固定的,不能移動,想沖洗一下水槽台盆也根本做不到。
除了廚房的問題,衛生間洗臉刷牙時這種固定式水龍頭也極不方便,不能上下左右移動,不能旋轉,只能人主動配合。
直到後來發現有一款 【萬向水龍頭起泡器】,才知道還有這麼好用的東西。
它是直接安裝在原來的水龍頭上,前面所有的問題有了它全部都迎刃而解了,720°方向自由調整,防濺,過濾,節水等,大大提高了使用體驗。
清洗台盆、洗碗池真的太省心了。
它有兩種出水模式,想要輕緩柔和的氣泡水,就選防濺起泡模式,想要強勁效果,就選花灑模式。
有了它,洗頭洗臉更方便了,一個才十幾塊錢,大大提升了用水體驗,趕緊給你家水龍頭裝一個吧!
07馬桶刷用魔瓶替代
家里的每個衛生間都會配一個馬桶刷,但是這種馬桶刷有很大的弊端, 清潔不到位,有排泄物留在刷頭,容易滋生細菌,產生異味,讓人感覺很不衛生。
讓很多人吐槽它是一個很蠢的設計。
發現有一個可完全替代馬桶刷的好物了,免刷馬桶,解放雙手,還可以一如既往地讓馬桶干凈如新,那就是用 【藍泡泡清潔魔瓶】。
將它直接放入馬桶水箱中,魔瓶中的凝膠會緩慢釋放于水中。
魔瓶中清潔成分的潔凈力是一般潔廁劑的幾倍,甚至是幾十倍,也不會有掛壁殘留的情況出現,每次沖馬桶時就清潔一次,一支魔瓶能用好幾個月呢!
不僅僅是清潔力很強,還含有消毒成分,大家都知道,馬桶內的細菌是非常多的,它在清潔的同時能殺滅99%的病菌。
天然植物活性成分還會留下一種很淡雅的清香味,再也不用擔心馬桶產生異味了。
【藍泡泡清潔魔瓶】,讓你告別馬桶刷,免手刷馬桶也能干凈如新。
文末總結:
在生活中,我們經常碰到不好用的物品,大家不妨先學習一下,因為你正在吐槽的「蠢設計」,實際上精妙絕倫,可能只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用法而已,你錯怪設計師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