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老媽,今年六十有余,小學上到二年級,大字都不識幾個,經常跟她交流都覺得很有障礙,有時候甚至會開玩笑地「吐槽」她:沒文化!
但,就居家生活這塊,真的被她拿捏得死死的,我家博士大姐都表示:不服不行,要是擱現在這條件,老媽絕對是一學霸!
本期就總結一下,我媽那些堪稱「學霸」的生活妙招,學會后,日常生活絕對受用。
晾床單嘛,誰不會,掛在晾衣繩上就行,但我媽就不一樣,總是將床單晾曬成這種「三角狀」。
剛開始我還覺得奇怪,后來才明白,這樣晾曬好處多多:
在有限的空間內,床單能與空氣接觸面積最大化,水分沒瀝干的話,兩個邊還會起到很好的導流作用,將水都聚集到三角尖尖處,床單干得更快,也能更精準的接盆,避免水滴的到處都是。
一個簡單的晾床單,還用到了物理知識,老媽是真的牛。
做飯最怕的就是切山藥,每次切完,手上、胳膊上就紅一片,還奇癢難忍。
每到這時候,老媽就趕緊把我拉到灶頭跟前,讓我對著火烤一會兒,或者手伸到熱水里泡幾分鐘,神奇的是,還真的不癢了,緩解的非常快。
問原理,老媽也不知道,說自己也是無意間發現的,然后我就網上查了查,果然,山藥致癢的主要成分是皂角素和生物堿,它們遇高溫就會被分解,自然過敏反應也就被緩解了。
如果說封零食袋口有段位,我媽一定是「宗師級」的,無需任何工具,徒手封出來的口,零食放一周吃著還嘎嘣脆。
她的做法是,先把袋子兩側向內對折,然后再從反面卷進去,最后把對折的兩個角翻過來就好了,具體看上圖,操作很簡單,兩秒搞定,密封性絕了。
如果不是我媽,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知道,雞蛋存放時,把大圓頭朝上,尖頭朝下,是更不容易散黃的,可以存放更久。
而且,存放前的雞蛋,不管多臟都不能清洗,因為雞蛋表面有一層保護膜,見水保護膜就會掉,水漬從蛋殼的小孔鉆進去,就很容易壞。
我還納悶,問老媽:那超市的買回來的雞蛋為什麼那麼干凈?難道不是清洗過的嗎?
老媽說:超市那雞蛋叫「潔蛋」,人家是統一用機器清洗消毒的,完了再在表面涂一層可食用的保護膜,所以保質期不受影響。
原來如此啊,看來日常這短視訊沒白刷呀,真學到不少知識呢。
日常,我的被子就是這樣的,盡量依照柜子的尺寸,疊放進去,不算亂,但也不咋整齊,唯一就是拿取比較麻煩,有時候拿最底層的被子,得把上面的全挪出來。
我媽收納被子這招是真的絕,她給我把所有能卷的全卷起來,結果,神奇的事情出現了,我那衣柜里,不僅看著更整齊了,空間竟都省出來近1/3,關鍵是拿取也方便很多,再不擔心被弄亂了。
一下子,感覺老媽的「學霸」形象又高大了許多,「空間收納大師」非老媽莫屬啊。
不用真空封口機的真空包裝方法,你見過嗎?
來,跟著我媽學一招,她是這樣搞的,把食物放進這種平口保鮮袋里,然后再將袋子一點一點壓入水里,就能把空氣逼出來,最后口一封,就是一個接近真空狀態的包裝袋了。
效果比封口機肯定差一點,但日常保鮮幾天足夠用了,關鍵不花錢,操作方便,袋子還能重復使用。
從小到大,因為老媽的「學霸」思維,我們家從來沒有在,西紅柿剝皮這件事上糾結過。
老媽日常都是把西紅柿冷凍在冰箱里的。
等到要用的時候,就拿出來放在冷水里浸泡,不一會兒,皮兒就自動開裂了,直接剝到底,超級爽。
有時候剛買回來的,還沒來得及凍,老媽就用筷子一戳,放在灶火上烤一兩分鐘,西紅柿皮兒也就炸開了。
對了,老媽之所以愛冷凍西紅柿,一是因為冷凍后炒菜,汁子更多,再就是可以趁價格便宜時多囤一些,一舉多得,太機智了。
我經常是,吐司面包買回來,第二天上面密封的卡子就找不到了,這大大咧咧的毛病,沒少挨老媽的罵。
但罵罵咧咧的同時,她也幫我把問題解決了,她的方法很值得學習:
把面包袋子轉幾圈,然后向外翻,往下一包,密封性就被拿捏得死死的,下次吃也好拆開。
這下家里再也不用為誰又把卡子弄丟吵架了。
網上看了那麼多去棗核神器,講真,都不如我媽這學霸級的「土方法」。
拿剪刀直接對著棗中間剪一圈,然后把兩邊的棗肉轉一轉,核肉就自動分離了。
遇上那比較小只的棗,使點勁兒,棗核直接就被抽出來了,簡單高效,好了,你家的去棗核神器可以閑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