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房子剛裝修那會,爺爺從老家拿了一口大鐵鍋說要送給我,說這個鍋好用,但是現在因為不粘鍋的盛行,對鐵鍋的關注度有所下降,一直沒有把爺爺的鍋拿來。裝修期間買灶具、定制衣柜也分別送了不粘鍋給我,算一下,家里光是炒鍋就有至少4個。
不自己當家還真不知道,原來鍋也分這麼多種類,除了炒鍋,還有平底鍋、蒸鍋、湯鍋、高壓鍋等等,但烹飪時使用頻率最高的工具自然還是炒鍋,那到底是選擇鐵鍋還是不粘鍋呢?入住新家3年換了4口鍋后,我終于搞明白了是鐵鍋好還是不粘鍋好。
不粘鍋
優點很明顯,好看,還不粘鍋,甚至還很容易清洗,不管是煎魚還是炒肉,鍋底都不會粘上東西,而且它還省油。缺點就是不粘鍋有化學涂層,如果是干鍋高溫過久或者是用久了,這層涂層容易脫落,不粘鍋也就成粘鍋了。
鐵鍋
它沒有涂層,使用期間不擔心涂層掉落,用鋼絲球使勁刷也沒有問題,非常耐用。缺點就是鐵鍋容易生銹。
這兩種鍋我都用過了,怎麼來選,換過4口鍋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。
分高頻與低頻
高頻:如果你平均一周做飯超過8次以上,那就可以算是高頻率了,這時候我建議大家選擇鐵鍋。相反如果一個星期不怎麼做飯,就選不粘鍋吧。
因為高頻率的使用,鐵鍋它更耐用,為什麼我這麼清楚?因為我家也是這樣,先是用不粘鍋,但因為使用頻率極高,幾乎一天三餐都在家里做,用不了多久,不粘鍋就壞得很快,前后就換了好幾個,涂層一旦脫落,不粘鍋就成了粘鍋。而鐵鍋它無涂層,各種高溫油炸,爆炒都沒問題。
如果家人都喜歡爆炒、油炸的菜,就選擇鐵鍋,因為鐵鍋本身有著優異的導熱性,非常適合,而且熱得快又均勻。當然,不粘鍋也能做出這些菜,不過比起鐵鍋還是差一些。像一些清淡菜,少放油的那種,不粘鍋又非常適合,特別是像煎餅和煎魚,更是得心應手。
如此說來,有條件的話兩種鍋都備一個,就像做帶魚來說,可以先在不粘鍋里煎好,然后再用鐵鍋大火煮,雖然步驟多了,但做出來更加美味。
需要提醒的是:爆炒、油炸的菜雖然可口、下飯,但也要適量哦。
很納悶吧,選鍋跟廚房環境有什麼關系呢?其實還真有關系。
比如說,有些年輕人不用明火,用的是電磁爐,那就不能用鐵鍋了,它的圓底根本放不了上面。
還有像廚房空間不大、油煙機老化,功率低,用鐵鍋就會造成油煙集中,污染會更大,這時就特別適合用不粘鍋了。所以選鍋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習慣來選。
像廚藝好的人都喜歡用鐵鍋,它炒出的菜口感確實更佳,但像是廚藝不太好,或者說炒菜會分心的人,那不粘鍋適合你。
因為鐵鍋火力猛,需要及時翻炒,而不粘鍋的導熱速率更慢,就算走神也不會糊鍋。
結合上面這4條,大家就非常清楚選擇哪種鍋了。當然換了4口鍋后,我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,現在家里備有一口鐵鍋,還有一個不粘鍋,兩個輪著使用更加順心。
鍋用了幾個后,我也慢慢得出一些技巧,像現在家里用的鐵鍋,也被我養成不沾鍋了。
初次使用鐵鍋非常關鍵,一定要先開鍋,開鍋技巧給大家分享一下:先洗鍋、潤鍋再潤鍋,來來回回做了好多次,并且用完鍋后,洗干凈及時烘干它,然后再用油潤,多操作幾次,鐵鍋也能成不沾鍋了,這沒有涂層的鐵鍋,用得是更加放心。
家里的這口鐵鍋,32CM超級夠用, 買大鍋炒菜油濺出的少,茶色鍋蓋也極好看,十分上檔次。鍋邊帶有雙導流口設計,解決了出鍋時倒液體易灑出的難題。定制鍋型弧度配以輕量化設計,更適合女性的使用(當然炒菜做飯可不僅只是女性的專屬,男性朋友也要分擔)。
到最后我用的更勤的還是鐵鍋,因為做菜時鐵鍋中的鐵會少量地進入菜肴,并隨菜肴進入腸胃,然后很少量地被吸收,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,像家里有嬰幼兒、兒童、孕產婦和老年人,的確更適合用鐵鍋。
現在回想爺爺要送我那一口鍋,他老人家是那麼的明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