浴室柜怎麼選才好?搞明白這4個問題,絕不踩坑!

別看僅僅是一個浴室柜,好多人當初選的時候,只看了顏值,事后卻追悔莫及。

本期,我們就來專門講一期浴室柜的選擇問題,其實很容易,搞清楚4個問題,就能保證絕不會踩坑!

問題1:浴室柜台面(台盆)高度多少合適?

與廚房台面相同的是:浴室柜台面高度也可以根據人的身高,去確定更舒服的人性化高度:

身高150-160cm,高度80-83cm;

身高160-165cm,高度83-85cm;

身高 165-170cm,高度85-87cm;

身高170-175cm,高度87-90cm;

身高175cm以上,高度90cm+;

但,不同于廚房台面是:廚房台面,只需要主婦或煮夫,一個人覺得高度舒服就行,浴室柜台面卻要伺候的是不同身高的所有家庭成員,注定「眾口難調」。

這時候,就需要我們知道:假設我們浴室柜裝矮了、高了會怎麼樣?

假設裝矮了,洗臉、洗頭甚至洗手都需要大角度彎腰,費力,對腰椎不好;

假設裝高了,洗手、洗手、洗臉彎腰角度會更小、對腰好,但洗臉的時候,水會流到胳膊上滴水到地面。

顯然,矮了的后果比高了的嚴重。

所以 ,浴室柜台面:寧裝高,不裝矮。應盡量依著家里高的那一兩個人來。

我家的浴室柜台面高度,就定在90cm,家里的小個子,也都好評,說是洗手、洗臉、洗頭不用太彎腰,比以前低的舒服。

問題2:用一體盆、台上盆(半嵌盆)還是台下盆?

浴室柜的洗臉盆有三種:一體盆、台上盆(半嵌盆)、台下盆。

首選一體盆,更好打理衛生,看起來更美觀簡潔。

彤子子

預算不高,就選陶瓷一體盆;

胖蔥

預算充足,可以上可麗耐一體盆。

關于可麗耐,前面我們已經詳細講過,只有杜邦的那個叫可麗耐,其他那些微晶石、人造石、鋁制石、綺美石等,多少都會在耐用性、耐污性上差點意思。

另外,還需要避坑的是「巖板一體盆」,其實本身不算一體盆,是幾塊巖板拼接而成的,拼接直角處非常容易藏污納垢,后期幾乎不可避免的會變成如下畫風。

一體盆雖好,但確實也不是所有的浴室柜上方都適合做一體盆。

很多時候我們還是不得不用到,台上盆(半嵌盆,其實也算是台上盆的一種)、台下盆。

台上盆,優點是省空間,缺點是,接縫處的玻璃膠,會發霉、變臟,形成衛生死角。

在下列情況下,台上盆無疑是不錯的選擇:

①洗手盆旁邊設計梳妝台,為了讓洗臉、洗手的高度和坐著化妝的高度,都舒服,又不想要有高度差的一體盆,那我們就可以借助台上盆。

摳門老母親

②衛生間極小,只能裝下台面,這時候我們可以裝更省空間的台上盆,或是半個懸空的半嵌盆。

台下盆,相比台上盆衛生更好打理了,但相比一體盆還是有差距。

我僅能想到一種情況下,衛生間洗手台值得用台下盆:

居乙

當我們想要做親子雙台盆時候,大人的一邊可以用台上盆,小孩的一邊可以用台下盆,來適應各自的身高。

當家里高個子和低個子,為了浴室柜高度爭論不下的時候,也可以用這個方案,去兼顧。

關于台盆,最后還需要避坑的是它的顏色。

圓玖的家

慎選黑色,更顯水垢,稍微偷一下懶,水垢會特別明顯。

問題3:柜體用哪種?

洗臉盆以下的柜體分三種:開放式收納隔板(也就是無柜體),平開門柜體、抽屜。

Cikoe

首選抽屜,抽屜拉開物品一目了然,拿取方便,完全可以把常用物品放置于此,為創造「空無一物的台面」盡一份力。

Tips:

楊西兒

普通的抽屜浴室柜上層都會打開一個U型的豁口,避開下水。

一只海鷗

若想要更高的空間利用率,可以直接入手宜家的浴室柜,下水都貼著墻做。

祺祺子

也可以自己折騰用L型的軟管下水,然后定制沒有豁口的抽屜。

平開門柜體,則需要蹲下取物,一般只能放一些不常用的囤貨。

Tips:如果家里已經做了平開門,還可以用收納物件,進行改造,提升拿取方便程度。

成本最低的是:伸縮桿+掛籃+收納盒。

伸縮桿+掛籃能避開下水管,將上面空間利用起來,收納盒則負責給物品分類收納。

當然,還可以給里面加滑軌加抽屜,不過成本比較大,還不如再加點錢,換浴室柜。

開放式收納隔板,則需要常常收拾,相對比較費勁。

問題4:壁掛的還是落地的?

落地的唯一優勢,就是給人更穩、更耐用的感覺。

剩下的全是缺點,比如底部難打理、比如底部會吃玩具、比如浴室柜腳會被腐蝕……

所以,還是建議給家里做壁掛的浴室柜,底部好打理衛生,又會讓衛生間看著更大。

Tips:

Feeling928

如果想,還可以用浴室柜底部做臉盆收納,兩個L型的洗碗棉掛架,中間掛一個臉盆正好。

此外,還有很多方法,能收納好這個臉盆掛架,比如掛籃、比如雙面的磁吸貼……等等。

到這里,本文就結束了,相信看完,你對怎麼選浴室柜這個問題,就心里有數了。

當然,要得效果好,你還需要搭配墻排的下水方案,至于怎麼做?做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,我們在以往的內容里詳細講過,有需要的可以去翻看。

用戶評論

2023/4/2 9:50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