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說讓你住進一間1坪的劏房里生活,是不是連想都不敢想?
58歲的楊東輝,真就住在這樣一間特殊的劏房里,它的面積比一般的劏房還要小,只有寥寥1坪,屋內甚至難以找到落腳的地兒,但他這一住,便度過了13年的時光。
在當地人口中,常常把這種劏房戲謔地稱為「棺材房」,想來也是,只有1坪的面積要住下一個人,可謂困難重重,而這種稱呼也往往透露著居住者的無奈。
但即便是這樣一個狹小的房間,每個月也要2000港幣,換算下來大約是1800塊,真的是太離譜了……
想進入楊東輝的1坪小家,要先穿過如迷宮般狹窄的走廊,第一次來的人,或許還會迷路。
▲1坪棺材房的屋門
走廊盡頭的這扇門,打開后就能去到楊東輝家,但無論是門扇還是隔斷,都顯得很潦草。
所謂劏房,大家應該也略有了解,它其實就是說將一間房子,分割成多間的布局,至于為什麼要這樣做,原因也很簡單,為了能更多地將房子租出去。 像楊東輝大叔的家,就是更加「極致」的劏房,它僅分隔出了1坪的空間(有的甚至只有一張床),只能滿足人晚上睡覺的基本要求。 包括楊東輝大叔家在內,周圍的鄰居都是共用一個衛生間和廚房,畢竟只有1坪的家,實在是沒辦法塞下除了臥室以外更多的功能。
推開破舊的房門,家里只有不到1㎡的空間可以落腳,且最多容納兩人同時在屋里。
▲門口只能容納兩人
仔細觀瞧,屋內的布置一目了然,實際上,對于這樣一間1坪的「棺材房」來說,能把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全都塞進去,就算是成功了,楊東輝的家,反而要比很多人家里收拾得整齊。
門口一張小桌板,是家里唯一的桌子,吃飯、寫字、放東西,大多時候都是伏靠在這張桌子的邊角處;再里面,就是一張狹窄的床鋪,兩側都被收納占據了一定空間,這也是為什麼家里最多只能坐下倆人。
就連桌子上方、床鋪上方的空間也沒有浪費,而是利用掛衣桿將縱向空間變成「衣柜」,把一年四季的衣服統統掛在桿子上,楊東輝說,住在劏房、棺材房里,不會斷舍離是沒法生活的。
真正說起來,主要的生活空間其實就是靠里的一張單人床。
楊東輝說,他基本上只有在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才會回到這間蝸居里,白天的時候,大多數都是在外面,之前有工作,現在則打打零工,按照他的話講,白天在這樣一個1坪的空間里實在是太過無聊。
因為全屋都沒有窗戶,所有相互圍成盒子一樣的床鋪難免有些昏暗壓抑,楊東輝大叔只好利用床頭一盞小燈,給這個盒子一般的臥室床鋪區域增加了幾分光亮,睡前也能看看書、玩會兒手機,這就是「臥室」所有的布置了。
在床鋪的左右兩側,稍微占用一些空間,楊東輝大叔做了簡單的收納。
面對床鋪左手邊,一組老舊的板材柜緊貼墻壁,里面收納著包括洗漱用品、接線板、書本報紙等各種各樣的生活雜物,電扇和水桶則簡單擺放在柜子頂上,將所有空間都塞得滿滿當當。
右邊則相當于一個開放式的壁櫥,用來收納楊東輝大叔一年四季的床褥,這13年來,他每天啊白天都會將床褥卷到一旁,留出床鋪一個簡單的坐靠空間,晚上再把它們都拿出來,鋪好鋪蓋。
當問起楊東輝大叔家里的其它生活設備時,他也耐心地說了起來。
一台舊舊的平板,是他每天都會捧在手里的,聽聽歌、看看電視,在這小小的「棺材房」里,用這樣一台不算電腦的電腦與世界相連,誰又知道屏幕另一邊的人在過著怎樣的人生。
讓我沒想到的是,1坪的小空間里居然還有一台電視,它放在了門后的冰箱上(冰箱也是楊東輝攢錢買下的舊冰箱),算得上是家里唯二的娛樂設備,不過因為衣服和左右的收納,也擋住了一小塊屏幕區域。
險些忘了說,楊東輝的家里其實是有一台空調的,只不過他為了省電,至少有兩個夏天沒有開過,只是依靠風扇微弱的風量來度過悶熱的天氣,有一說一,如果是我的話,想必很難堅持下去。
開頭我們也說到過,這種「棺材房」內的衛生間和廚房,基本上都是共用的。
六戶左右的劏房家庭,共同使用兩個衛生間和一間廚房,廚房還好說,很多人都是在樓下吃完飯或者買些快餐回家吃,即便做飯也都從簡,但衛生間就有些麻煩了,想洗澡往往需要排隊。
▲其中一個衛生間
其中一個衛生間內有淋浴,另一個衛生間則主要是如廁的坐便,像楊東輝這樣的獨居者,每天白天事兒也不算多的情況下,對于這里衛生間利用率并不是很高,但鄰居卻也有一家三口同時住在這里的,拖家帶口,用公共衛生間顯然很不方便。
當然啦,這也是許多人能負擔的極限,畢竟誰不想有一個屬于自己家的獨立衛生間呢。
最后,來說說這類劏房周圍的居住環境吧。
▲樓中間的天井
很多劏房,基本上都是老樓,或者是老舊的高層,水電氣設備年久失修,大部分都不允許用明火來烹飪食物,居住密度就更不用說了,本來就是一家挨著一家,變成劏房后更是擁擠。
樓宇和樓宇之間的距離通常也很近,樓內走廊被隔得錯綜復雜,前面說到的也許會迷路,真不是聳人聽聞,而是這里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。
看到這里,我們也算是對楊東輝大叔的這間「棺材房」有了一定了解,不知道各位作何感受?
就我個人而言,住在一間1坪的劏房里13年時間,真的會讓人感到身心俱疲,也難怪很多小伙伴都覺得這類蝸居有種讓人窒息、喘不過氣的感覺。
每當看到這類面積極小的生活空間,坦白說我是有幾分慶幸的,慶幸自己生在好時代,有個不算大卻能保證基本生活舒適的家,比起棺材房的生活來說,現在的日子真沒什麼可抱怨的了,不是麼?